gu903();王剪瞪了他一眼,道:“如果水攻之法那么简单,当年我秦国三攻邯郸之时,早就可以釆用水攻之计了,你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不要以为才打了几次胜仗,打败了几个庸才,就以名将自居了。”
王贲也低下了头,道:“父亲见教得是,孩儿受教了。”
在鸿沟边阻击代军失利,秦军阵亡的士兵达到三千二百余人,另有近三千人受伤,甴其是王贲亲自训练的五千骑军阵亡了一千余人,受伤了八百余人。这也给王贲当头泼下了一桶凉水。
而王剪也将王贲狠狠的训诉了一顿,其实王贲的战术布置并没有多大的错误,两线齐出,一佯一实,趁代军半渡而击,实际是非常好的战术。但王贲的错误就在于,头脑发热,迫切的希望让新组建的秦军骑军能和代军的骑军决战,斗志过于旺盛反而成了呈匹夫之勇,因为王贲毕竟是一军主将,应该坐镇后方,全面指挥,而并不是冲锋陷阵的莽夫,另外王贲的主要经力也应该放在鸿沟南岸的战场上。
被老爹狠狠的训诉了一顿之后,王贲这才有些清醒了过来,原来他以为,使用了新式马俱之后,秦军骑军的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突击荥口的成功,也助长了王贲的自信,认为秦军已经能够和代军一战了。那知这一战的结果还是说明,秦军的骑军和代军相比,仍然还有相当的差距。
其实王贲也有些过份高估了代军,因为这一次出战的蕃勇军是代军骑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他们本来就是由草牧游牧民族组成,天生就是马背上战士,当然不是才换上几天新式马俱的秦军可比,再加上秦军的战术,武器并没有根上,因此这一战失败,也是再所难免的。
这时郑国呵呵笑道:“上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谁没打过几次败战呢你也不必太过苛求少将军了。”
王剪正色道:“水令之言差矣,兵者,国之大势,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数十万大军的生死、国家兴亡成败系于主将一身,又岂能马虎大意。当年长平之战,赵孝文王误用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适,结果导致四十万赵国全军覆没,赵国也从此衰弱,一蹶不振。如果转换一下,长平之战败得是我秦国,又将如何,东方六国会趁机再组成合纵,攻破函谷关,杀入我秦国境内。又如这眼前,我们虽然定下了水攻大梁之计,但如水令所言,如果稍有不慎,箅计不周,放水不仅不会淹到大梁,反而会淹到我秦军自己,介时数十万秦军,必葬生于大水,因此也不可不察,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才行。”
王贲听了,也不禁出了一身冷汗,一战而兴一国,一战而亡一国的事例,在这个时代实在是太多了,长平一战,秦国实际也只是取得了一场惨败,如果当时秦军的主将不是名将白起,而是一名赵适式的只会纸上谈兵的庸材,赵国也并没有用赵适替换廉颇,那么长平之战的结局,确实很难说,而一但秦国输掉了这一仗,必然会立刻衰弱下去,还有没有重新兴起的时候,确实很难说。
过去王贲总是觉得王剪的用兵之道太过谨慎了,小心翼翼、步步为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那里像自已,善于冒险奇袭,出奇制胜,原来王贲还以为是老爹的年龄大了,胆子却变得越来越小了,现在王贲才意识到,老爹绝不是胆小,而是确确实实的老诚持重。事实上该决战,该投入兵力的时候,王剪也决不会优柔寡断,这一点在井陉之战中就有充份的表现,只是被自己一直忽略了。
因此王贲这才恭恭敬敬的向王剪施了一礼,道:“父亲的教导,孩儿必会牢记于心,绝不会忘记。”
王剪这才点了点头,道:“你自幼熟读兵书,又久经战阵,单论单兵之道,为父未必比得上你,但身为一军主将,干系重大,若无十足把握,决不可轻易弄险。”
王贲道:“孩儿明白。”
王剪的脸上这才露出了一丝笑容,道:“好了,这几天你就和郑水令一起,制定怎样引水渡大梁的事宜,从那里开口引水,怎样修建引水河道,绘成阵图交于我看。”
郑国赶忙道:“老朽谨尊上将军之令。”
王剪看了看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又转头看了看大梁城的方向,道:“能否攻下大梁,就在此一举了。”
第四三零章大梁攻防一
这个时候,离高原进驻大梁已经过去了十几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双方基本沒有发生过什么战斗,而是互相都在做着准备的工作大梁城里的军民每天都派出数万人外出伐木挖土,秦军也在大兴土木,修建堡垒营寨,各做各的,那怕是大梁的百姓前进到秦军的阵地前砍树,双方也没有发生争斗,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恒。
这时大梁城外千步以内的区域,树木基本都被砍光,另外还挖掘了数万个泥砂袋,堆放在大梁城里。而在大梁城外,秦军也建立起了十几个堡垒,而且还有无数的士兵,百姓正在挖土挑担,紧张的忙碌着。
秦军的堡垒都是用代军守卫荥口时建立堡垒的方式,用泥砂袋和圆木混合结构组成,不过规模要比当初代军修建的堡垒要大得多,长宽都在十五丈左右,而且分为二层,每层的空间高度有一丈二尺左右,在堡垒的顶部,还叠垒着半丈多高的泥砂袋围墙。
在城堡的四角,还各建了一座四丈多高的木质箭塔,每个箭塔上可以容纳二十名射手。而在堡垒的外围约三十步左右的距离,还挖掘一道环堡垒的壕沟,深达一丈,宽达两丈,战壕边缘垒起了一道由半丈高的泥砂袋组成的土墙。并且布置下六架床弩、石架投石机。而在堡垒的后方,还扎着一片营地。
过去建造一座这样规模的堡垒,大概需要十到十五天的时间,但因为是釆用泥砂袋和圆木混合结构,因此建造的速度很快,只用四五天的时间,就可以建成,再加上挖掘战壕的时间,十天左右,就可以基本全部完成一座堡垒的全部工程。
高原估算了一下,像这样的一个堡垒,至少可以容纳下一千五百名士兵和必要的物资,而再加上外围和营地的士兵,共计有五千人左右。
而且在这段时间里,秦军还调来了大量的民役,因此可以将数个堡垒同时施工,每一边城墙,一共建有五个这样的堡垒体系,这时秦军己经在大梁城的南北两面各修建成了十座这样的堡垒,距离大梁城的距离,大约在千步到八百步之间。在每个堡垒前面,还正在修建一道土墙,高度大约有两丈,而东西两面,也开始同工修建堡垒,一但全部完工,足可以将大梁完全封锁包围起来。
高原带领着众将站在城楼上眺望,在南北两面,对大梁的封锁基本初成体系。
赵江道:“秦军到是学得真快啊,当初我们在荥口就是这样做的,现在完全被秦军有样学样,完全是照着我们的样式去做的。”
凌风道:“不过秦军的堡垒建得可比我们在荥口建的要大得多了,差不多都可以赶上一个小城了。”
鄂崇禹没有参加过荥口之战,但却是经过井陉之战的人,对秦军的强大实力有十分清醒的认识,道:“你们看秦军投入了多少的人力物力,我看他们征集的民役就不在三十万人之下,再加上一部份军队,恐怕也只有秦军才能做到对大梁的完全封锁包围。”
凌风指着远方两座堡垒之间正在修建的土墙道:“如果只是要封锁大梁,只用多修建几个堡垒就行了,再多建一座土墙,岂不是有些多余了吗而且还空费不少的人力物力。”
赵江道:“也许是秦军想把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