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秦风所立之功勋,以李世民对秦风信任,封他为幽州大总管亦不为过,只是让人震惊的是秦风这个大总管与众不同,他集军政、律法于一体,与古之州牧权力是一样的,简直就是幽州的土皇帝嘛再加上他手下之人全是自己一手提拔出来的人,这也使得一些人深为不满,甚至在李世民面前死谏,说这是变相分封制,是分裂的前兆,权力太大于天下不利。
秦风出征当天的早朝,也不知道孔颖达等人发什么神经,在朝堂上闹了起来。焦头烂额的李世民蓦然发现群臣中的侯君集闪过一丝丝的得色,尽管他隐藏得很快,可依旧让李世民捕捉到了。
李世民顿时恍然,昨天才刚召集一众心腹商议高句丽之事,自己也说了秦风此行的任务,知道这个核心机密的不到十个人,而侯君集就是其中之一。侯君集早年不学无术,以勇武自称,后入秦王府,让擅于识人的李世民发现了独特之处,另眼相待,成为地位等同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一般的人物,还特地将之介绍给李靖,让李靖传授他军法韬略。侯君集在李世民麾下受到了特殊待遇,也养成了心高气傲的性子,便是房杜二人都不在他眼内。
上次北征突厥,秦风扬威于天下,名成了名帅之名。之前,侯君集只是妒忌,只是认为秦风抢了本应属于他们的功劳,可是在长孙无忌挑拨离间之后,这种妒忌之心就就了质,在恨秦风之时,也对李世民产生了浓郁的不满,为了一己之私,他枉顾国家的利益,竟然把秦风的行踪泄漏了出去。
这一次,见秦风站在本应属于他的高度上,又升迁为一州之牧守,侯君集更加想岔了,一怒之下,便向于志宁说起做风名为大总管,实为一州之牧的事。也正是因为他这一举动,所以,才有了眼前的局面。
还好,侯君集不敢做得太绝。没有把秦风的机密之事道出。
高句丽论及实力并不强悍,但是不强悍的他们却能屡败中原,归根究底便是在于他们的地形险峻,气候环境恶劣,几乎所有城池都是依山而建,易守难攻。而秦风又是唯一一个善于打这种非正常战争的人。他较之诸人有着先天性优势,这路是跑不了的。
这一点侯君集可以明确的判断出来,毕竟行军作战一点点微末的细节都会成为扭转乾坤的关键,秦风在非对称性战争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去高句丽执行这种任务是最为正解不过的事情了。
一直以来,侯君集都觉得自己缺乏表现的机会,若自己能有秦风这样的机会,定要打出威风。让世人知道大唐不仅有李靖,还有他侯君集,而且他侯君集比李靖更要出色善战。
然而事与愿违,李世民根本就没有给他机会,似乎忘记了他这么一个似的。他心中郁闷,自是无言而表。
在龙椅上的李世民留意到了侯君集的表情,暗自摇头叹息:侯君集的能力,他早已察觉,在军事上的水准,比之秦风、李绩没有半点的不如,很多地方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性格上却存着巨大的隐患,太过偏激太过骄傲。对于功利看的太重,有独当一面的才华,却没有独当一面的气量。不如李绩持重沉稳。更不如秦风善于用人,深得军心将心。
现在见侯君集一脸懊恼的模样,暗叹之余也觉得将侯君集雪藏起来确实合乎情理。同时,心中的不满也到了顶峰。
第504章:安排后路
“君集啊,朕给你一项任务,你最近不是努力学文,学古之圣人之仁德吗此后一年,你就在潞国公府里好好的闭门苦读古之圣贤书。至于左卫大将军之位,朕给你留着,军权暂且由你副手掌管”
侯君集只听得这几句,便已惊骇失色。李世民之后说的是什么内容,他已完全听不进去了。
这一年苦读是李世民真实心意,可在侯君集听来却是客套话,他认为这实际上已是关禁闭了,在古代这叫闭门思过。
也就意味着,他侯君集在此后的一年,只能呆在家里,如同坐牢一样,不能在参与朝政,不能上阵,也意味着一年后,他依旧还只是左卫大将军,而李靖、秦风、李绩等人可能在这一年内,把所有的敌人都扫平了,到时候,哪还有他侯君集什么事儿啊
“不可能,不可能的陛下,陛下你怎么可能这般待我不,不会的,陛下,怎么会这么对我”他性格刚强,对于李世民忠心耿耿,李世民对他也是恩宠之极,根本不相信李世民会下这样的圣旨。
他脑中一片茫然,四肢僵硬如石,冷汗涔涔而下。
“不可能,不可能的陛下不会这样对我,我不相信,我不相信”他清醒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狂的大声呼喝,疯狂的大叫了起来。
李世民饱含深意的道:“君集,做人重品行,做官更要具备容纳一切的心胸,希望你真的能够明白朕的苦心”他的眼睛一闪一闪的,眼中包容了一切,好像知道了一切缘由。
侯君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整个人变得痴痴傻傻的。
古往今来,真真的成就大业者,无不经历重重磨练。而那些才华盖世,一帆风顺之人却往往因曾受不住一次失败,败在了自己的手中。
侯君集恰是如此之人。
他出生卑微,自幼受尽世人白眼,所以渴望上位,成为人上人,故而自幼苦练弓马骑射,研习兵法韬略等技艺。
年轻的时候成为李世民的幕僚,多次随军出征,谋功武功皆有建树,很快就引起了重视人才,爱惜人才的李世民的注意。成为重点培训对待。他也不负李世民的器重,多次献计献策,晋身为秦王府的骨干之一。
李世民继位以后,大赏功臣,侯君集地位仅次于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以及李靖等寥寥数人。更是升任为重中之重的左卫大将军,年纪轻轻就成为大唐数一数二的大将。
完全可以说侯君集在仕途上是一帆风顺的,没有受到任何的阻碍。他的性格本就是那种容易自满。自我感觉良好的人物,受到李世民的如此器重,甚至认为李世民没他不行,他们会如历史上的那些明君谋臣一样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对于房玄龄、杜如晦这些人心底都抱着排斥的态度,认为即便没有他们,只凭自己大唐一样会如现今一样强盛,甚至更强。
可是李世民如今的态度却让他心若死灰,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事实。
“是谁,一定是谁,恶意中伤于我。陛下,难道我侯君集对你的忠心有的假吗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他撕心裂肺的喊着,泪水却不住的流了下来,委屈极了。
“不君集,你的忠心,朕知道得很清楚,但你今天做的实在太过分了,你是朕的心腹才有资格知道朕在高句丽的布局,朕让你知道,这是信任。可你,却将这关乎大唐未来、大唐颜面之机密公诸于众,这要是让高句丽人知晓,那还了得,从轻处上说,你这是口无遮拦,作为左卫大将军,你难道连最基本的祸从口出都不知道你管不住自己的嘴,日后再来个不小心将消息泄露给其他人,我大唐还不知会蒙受多大的损失这从重里而言,你这是泄漏军情。不管在那个朝代,泄露军事机密都是重罪,更何况是关乎数
gu903();